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,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与福耀科技大学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两所“新工科”代表高校。一所扎根浙江宁波,一所起步于福建福清,两者在理念、模式与发展路径上各具特色,却又在多处产生共鸣,成为中国制造强国战略下的新兴样本。
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由宁波大学与龙元集团合作举办,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,以“工科为体,智能为魂”为办学定位。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,东方理工主打“产教融合”模式,深度对接宁波制造业、港口物流和数字经济等产业需求。校园设计突出未来感,实验楼配备了工业4.0标准的智能制造实训线,学生入校即接触项目制教学,毕业前已具备实战能力。
福耀科技大学则由著名企业家曹德旺创办,定位“实用主义大学”,强调“以就业为导向,以产业为依托”。不同于传统高校,福耀科技大学以玻璃、材料、自动化等专业为主打,课程体系几乎全部围绕实际应用展开,杜绝“水课”,师资队伍以产业工程师为骨干。其“工匠精神”理念贯穿四年教育,甚至连毕业标准都设有产业导师签字环节。
两校在创办理念上都摆脱了传统高校的“象牙塔”气质,更加贴近实体经济与技术前沿。宁波东方理工依托的是宁波“246”万千亿产业集群,校企合作单位超过200家;福耀科技大学则借力福耀集团的全球供应链与制造基地,甚至在美国建校计划上也未松手,国际化野心明显。
在招生层面,两校均强调“精准对接需求”,走差异化路线。东方理工首年招生即锁定智能制造、大数据、交通工程等专业方向,吸引大量理工类考生关注;而福耀科技大学则以免学费、高标准食宿吸引高职高专段学生,同时开设高质量本科试点班,力求在中间层次教育上打出突破。
从社会反响来看,两校均引发了广泛讨论。有人赞其为教育改革的破局者,也有人质疑其“太像企业培训中心”。不过不可否认的是,它们所代表的“产教融合深度模式”正在影响更多地方政府与高校的转型策略,也为不少用人单位带来了新型人才供给。
在政策支持方面,宁波市与福清市均给予土地、资金与政策支持,全力保障两所高校的建设与运行。教育部对这种“校企合办”模式也持续关注,期待其为工科教育带来新范式。
未来几年,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与福耀科技大学的发展,或将成为衡量“新工科教育模式”能否在中国真正落地的关键样本。